
问: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 答:走不通的路就是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只有勇敢的人才敢面对这个困难。
问:围绕鲣鸟笨不笨这个话题写一段100字的议论文?
- 答:下面是我写的一段话,希望对碰巧你有所帮助。
鲣鸟不怕人,所以有人说它“笨”。其实鲣鸟并不笨。表面上看起来鲣鸟笨拙,但它却能够在海面上很快地捕捉到鱼群,而且能够很快地钻到深水里捕到鱼,就凭着这点,我们就知道:它不仅不笨,而且还是渔民捕鱼的“向导”。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采用各种巧妙的办法战胜强大的敌人。所段厅以,鲣鸟其实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鸟,是一种值得敬畏的鸟笑燃键!
问:围绕过中秋节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500百字
- 答: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竖源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卖搏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余配态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